教育教学教学指导

为了成长、为了发展、为了改进

发布时间:2018-09-17 10:42 分类:教学指导 发布单位: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点击量:4694 【公开】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把孩子送入大学,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很多学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以学业成绩为单一的标尺来评价学生。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校开始了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探索。首当其冲的评语改革,走出了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操行评语、学科评语、即时评语、作业评语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后来,这一改革在全国推广,许多学校对评语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扩大和转换,评价范围从教育教学,增设了学科评语、及时评语和作业评语,评价人员由班主任扩大到任课教师,评价形式也由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操行评价与教学评价互补,使评价进入了更广阔的教育教学领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1993年,上海建平中学提出合格+特长=建平人。这在当时的教育系统甚至全社会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它提醒人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教师在实践中的真切感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更显多元化、多样化,也更显人性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受到重视,并将在中招与高等学校招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的理念得以确立。

 教师评价从平面到立体

   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各地对教学质量空前重视,大部分学校特别关注文革期间受到重创的教学常规的恢复。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5环节上狠下功夫。那个时候,好教师简单说就是5个教学环节认真规范,再加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这个时期,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是由上对下的评价,学生在教师评价问题上没有话语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教师评价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感受,这可以看作是教师评价上以生为本的开始。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成为一些学校特别关心的事情。他们的探索尽管刚刚起步,但是却诠释了评价的重要价值。这些实践,使我们慢慢摆脱了过去单纯地从认定甄别、区分优劣的角度操作评价、运用评价的误区。

   这个时期的教师评价改革,我们把它称为是从平面到立体,从甄别到诊断的变化。我们把目光扩大到教师们既教书又育人的更广大的范畴。我们改变了过去自上而下单一的评价通道,学生、社会、学校到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

  课堂必须能教会学生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到教室听课很少坐在学生中间,听课只看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全然不顾,评课评的只是教师的表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澜教授主持开展了新基础教育实验,她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呼唤,让我们醍醐灌顶,许多学校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当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该如何操作,仍然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困惑。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贡献,就是明确地提出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评价观。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成为我们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学生学会学习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因此,成功的课堂,就必须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课堂。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不仅观点统一,而且已经转化为现实行动,形成了各自富有创意的课堂评价量表。评价的变革是课程改革带来最实质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皖ICP备06003616号-1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学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大通路80号(和平广场东侧)    联系电话:62184868     联系邮箱:hf38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