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云

[返回工作室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webquest教学之我见

发布者:何汉兵 发布时间:2015-01-14 10:26:32 阅读(644) 评论(2

 WebQuest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介绍webquest教学活动

 运用webquest来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我认为可以帮助我们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什么是WebQuest?WebQuest是一个研究性的活动,研究者所需的信息一部分或全部来自于网上。“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也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主题探究”。即WebQuest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WebQuest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短期WebQuest一种是长期WebQuest。

短期WebQuest指的是1~3个课时单元的学习,其主要目标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获得大量有用的新信息,并获得探究体验和感受。

长期WebQuest的学习目标是扩展和提炼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时间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一次WebQuest结束后,学生就能够学会分析某一主题的深入知识,学会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并且能够提供某些体现他们理解能力的作品,如网页或模型等,以帮助他人进行学习。

下面介绍WebQuest的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

选择一个Webquest研究主题是一个耗时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使这个研究课程令学生和自己满意和成功,必须尽力做好选题工作。研究性课程的选题不能是漫无边际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研究、发挥的空间。

二、设计Webquest

提出了课题,接着根据webquest的基本模式,着手webquest设计,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1.引言:在Webquest中,引言的提出,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一个好的webquest,首先有相对明确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太过于笼统,但又不能太细,可以提几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挖掘问题。

3.过程:过程的设计要对学生的活动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更增加了一些复杂性。如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调查前”“调查中”“调查结束”循序渐进的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理提出了短小清晰的建议,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小组讨论确定完成时间,并提交计划方案。

4.资源:网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但因其信息量大,层面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迷航,教师首先必须对网上资源进行了解,在“资源”栏目里为学生整合了一些对课题研究有帮助的站点和页面,同时在里面插入搜索引擎,提醒他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自己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其他如读书看报、调查访问、收看电视录像等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

5.评价:研究性课程采用“重过程、轻结论”的评价方式,我设计了一份评估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

6. 总结反思阶段

从学生展评各自作品开始,总结反思阶段就己经开始了。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机会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结论”部分还可以给结合专题的内容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促进他们对专业课中有关知识的学习。

三、开展活动

可以说webquest的设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到底效果如何就要看学生们参与其中、实际操练情况了。

1.提出子主题

如果教师的研究课题只是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子课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

2.制定研究计划

学生要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完整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要自己去分析需要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制定合理的计划。

为了让学生们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建议课题小组可以参考教师设计的webquest的“过程”板块,分别组织召开了一个课题活动方案讨论会,要求各小组写出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3.分工安排

 在选好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努力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小组成员应分角色合作,在相关的任务领域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再跟任务组的其他成员会合,共同分享、整合所发现的资料。

4.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根据计划、展开研究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一、初步获取信息。二、加工、处理信息。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

5.积极讨论

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请求帮助,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任课教师课随时随地的对学生加以指导,较好的解决了开展研究过程中的交流障碍,大家对话题的回复可能会对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大有帮助。另外,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探讨都代表了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所以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很好的记录下了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以后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可以说,交流探讨区是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6.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束。学生还会应当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展示与交流。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千篇一律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设置若干奖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自评,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自己的、合理的结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教师则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这个课题的实施还刚刚在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探究要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思考,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讨和分析,研究性课程会达到真正的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的目的。这种多年前在信息技术学科上提出来的教学形式与当今及未来的教育理念很切合,也很适合“翻转课堂”的思想方式,所以推荐,这种模式不仅仅对信息技术学科有用,对其它学科某些课题内容也很有效!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