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云

[返回工作室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什么是“慕课”?

发布者:张志勇 发布时间:2014-12-27 21:50:55 阅读(763) 评论(0

    

0005.jpg

     MOOCs又被称为“慕课”。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每门课程容量可达数万人,最多一门人数曾经达到16万学生;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学习气氛浓厚,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自我管理学习进度,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保证教学互动,7×24全天开放,提出问题5分钟后能得到反馈。这一课程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就目前看到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已经开始流行了。它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对于人们来说,慕课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它确实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特别是那些资源欠缺,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慕课,人们可以在线学习原来几乎没有可能学到的课程,了解原来很少可能了解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慕课可谓功德无量。

看来,慕课首先解决的是对资源不足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帮助。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方面,慕课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这个领域还正在发酵,估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走更长的路。对于慕课的未来,也是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的。

只是,我们也要看到,慕课的作用再大也是有限的。虽然它开拓了很多地方人们的眼界,但对于要通过慕课,能与在校学习取得同样的效果,这可能不一定能达到人们的预期。在线教育,如果不是师与生一对一的教学,如果没有双向的反馈,那么慕课再火爆,也仍然只是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与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与运动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通过慕课,不是不能达到与在校学习同样的效果,但这需要学习者本人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除了收听在线课程之外,在线下还要读更多的书,要做大量的读书笔记,也要做相关的练习与作业。如果可能,还要找到老师或者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人给你批阅作业。另外,学习者也需要找到能给自己答疑解惑的老师来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看起来是在通过慕课学习,其实,越到后来,慕课的作用就越不明显,而学习者自身自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忘了是哪一年,大约也是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前了,有一位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但没过多少日子,他提出了退学,说要在家里自学大学的课程。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媒体没有报道,也许他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如果考虑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来看,这种退学再自学的选择怎么说也是不够明智的。大学里学习的条件与社会上自学的条件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放弃大学而选择自学,无疑是让自己放弃一条较为宽阔的公路而专门去爬崎岖的山路。固然,走崎岖的山路会让你得到很多锻炼,获取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毕竟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要更多一些。如果你是天才,通过走上崎岖的山路也一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地。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天分,你也许付出了很多,也未必能达到最终的目标。如果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慕课,也许这位退学者就会幸运得多。只是那时肯定还没有这种东西,这位退学者后来到底能走多远就很难说了。

慕课的作用其实并不只限于学习在线课程,它还有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意义。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并不一定都要把这些新知识去换一张证书或文凭。在浏览慕课的时候,人们会受到很多启发,开拓出新的视野,这对生活的意义比只是用来拿一张证书或文凭更有意思。

慕课虽然提供的是在线课程,但它实际给予人们的又不仅仅限于课程。随着将来的发展,慕课提供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多到我们在今天恐怕很难预料得到。至少对于课程这个概念的定义,也许在将来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什么领域都可以编制成课程放在线上,各种课程都可以涉及到很多领域。特别是那种跨学科、各领域相互间的交集,都可以编成课程放在线上。现在的慕课还只是单向的,将来也有可能进行双向交流与沟通,比如,学习者会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帮助修订在线课程,使之更加完善,更加能够与时俱进。而且不同的学习者也可以在线上就课程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通畅。

当然,这种美好的前景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线学习者需要有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他们获得这种主动性与自觉性的来源是他们对在线课程的兴趣。所以课程本身是不是足够有趣,是不是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的课程在这个方面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将来,那些较为枯燥的课程可能会被淘汰掉。或者将来线上自动筛选的功能会把那些无趣的课程拦截掉,使它根本无法上线。

写在最后:“慕课”打破学校的界限,共享全球的优质资源,会推动教育均衡。但也有专家提出,信息技术的高下不同反而可能加剧学校分化。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办学水平高低差异客观存在。“慕课”走进中小学,提供优质资源共享的平台:学生无论身处何处、在什么学校就读,都有机会享受世界各地的名师资源、人人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进步。我认为,中小学应该联盟集纳优质师资开发资源,整体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水平。同时,“慕课”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助推教育公平。

但也有人担忧:由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慕课”反而可能会拉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有一些远郊偏僻的学校可能担心,由于视野局限,他们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观念不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有些学校iPad进课堂、“武装”语数外课程;而自己学校教师能用PPT和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的已算“高手”。同时,不少孩子连iPad都没见过,家中无网络。“擅长利用信息技术的师生所获得的资源将越来越多,而缺乏这方面修养的师生则将进一步处于劣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制度设计,避免慕课平台引发新的不均衡。”

让我们伸出双手,迎接慕课这个新客人吧!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评论(0)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